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

媽媽、爸爸、我和她


這本書從我小時候就放在書櫃裡了。從過去以來也不知道讀了多少次,不過每次看感覺依然不太一樣。這並非表示我喜愛這本書,純粹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看不太懂而已,所以每過了些年,能理解的部分就似乎稍微增加了一些。

事實上小時候的我一直都對這本書感到相當不耐。它是一本德國小孩的意識流哲學小書,沒有劇情,基本上是東一筆西一筆的記錄著他生活裡的各種想法與事物,書中人物的生活步調都讓人感覺相當平緩。現在讀起來還蠻有意思的,不過這類書大概不適合我幼時一口氣看完的那種閱讀習慣,而且我一點都不覺得真的會有兒童喜歡這本「兒童文學」。

書裡的小男孩時不時就會提到印地安人,一幫小孩也時常湊在一起玩扮印地安人的遊戲。顯然他們對印地安人有種特別的憧憬,這對我這個小時候也憧憬過印地安人、吉普賽人、還有各式神秘少數民族的人來說,還挺能理解的。

P.35~P.36
「如果我們只是坐下來望著遠方,這時我通常扮印地安人,這時候我什麼也不想,在我腦子裡我只是一個印第安的小男孩,我有一雙印地安人的腿,一雙印地安人的手,我感覺它們的存在,還有印地安人的呼吸。我用我印地安人的眼睛望著遠方,至於另外一個印地安人─昨天是布努諾扮的─我通常視而不見,不然我會失去印地安人的感覺,他雖然表情裝得很嚴肅,這是唯一像印地安人的地方,除此之外他的話太多,而且說的還是德文。

雷托昨天也很想跟我們一起玩,我們說坐在輪椅上不行,但是我們同意,如果他願意,可以找個地方躺下來扮個垂死的士兵,但他不要,他說他要先戰鬥,如果被打敗了,他才肯犧牲。後來我們看到他額頭上綁了一條帶子,帶子上還插了羽毛,他不像印地安人,比較像一隻殘障的鳥,這真的不行。」

後來他還是喜歡雷托這個朋友了,當然也接受他一起扮印地安人。

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

Post Pet 郵件寵物


最近想起小學時使用的Post Pet。這是一款收發信軟體,不過主要特點在於飼養寵物、社交。在台灣雖然使用過這套軟體的人可能不多,但Momo熊倒是很紅。軟體內一共有八種寵物可以選擇,而派出寵物送信給也有使用post pet的玩家的話,寵物就會到對方的房間裡拜訪。

當時我玩的是Post Pet V2版本,養了一隻小烏龜,取名為久作。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取了這種名字,像日本老爺爺一樣....,而烏龜久作的個性也蠻像老爺爺的。這款軟體的寵物不僅送信,也會寫信給主人,我的烏龜寫的信裡總是一些對世界觀察的體悟等等,相當老成的內容。

我猜寵物們的信件應該是來自於軟體裡的資料庫,不過資料庫的信件內容種類也相當龐大,我幾乎很少看到網友們分享的信件內容有重複。而不知道是比較少人養烏龜還是怎麼樣,烏龜久作寫的信內容更是獨特,有時候還會講奇怪的冷笑話...。

生日的時候寵物們也會寄信給主人祝賀,久作寫了一封奇怪的信,我記得的部分內容是:

「今天是hurricanem的生日,
是不是要吃蛋糕慶祝?
心裡的也可以。」

這是哪門子祝賀別人生日的內容嘛....。

當時官方網站也會舉辦一些活動,可以讓寵物報名參加。活動期間主人可以在網站上觀看自家寵物們參加活動的影片。記得當時有舉辦寵物打工、舞會等等。我覺得舞會就是相親會...,寵物會邀自己心儀的對象跳舞,烏龜久作拒絕了一隻邀他跳舞的母貓咪,回來之後還在信中發表了覺得他很受歡迎之類的發言....唉,久作.....。當時那隻母貓咪正巧是一個認識的網友的,真是有點兒尷尬。

我妹妹養的是一隻取名為艾菲爾的倉鼠,艾菲爾的思路相當奇特,信總是很無厘頭,差不多就是:

「吱吱吱吱吱。

     艾菲爾」

這類的詭異內容。整封信充滿符號的情況也有。比起久作,艾菲爾寄信的頻率也少很多。久作是一隻想法還挺多的烏龜,艾菲爾則是典型的放空倉鼠 (?)。

奇妙的是其實艾菲爾跟久作並不是很熟,大概是兩面之緣,但久作某日卻寄了一封奇怪的信:

「搖擺走路的人,
她是艾菲爾,
她是否愛上了我?」

唔,不知道久作知不知道艾菲爾是隻公倉鼠....。

除了寵物的信件,可以更換房間布景這點也是我最喜歡的樂趣之一。尤其是日本玩家的作品都相當精緻,且創意無限,除了一般漂亮或各種風格的房間,還有太空、幽靜的山澗等等,使得當時還是小孩的我超級嚮往,看到寵物在房間裡晃來晃去就很開心,好像自己也在其中一樣。





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日本玩家的作品,沒記錯的話他的寵物好像是企鵝。

另外玩家還可以客製化給寵物吃的小點心。除了下載別人的作品,也很容易能使用點陣圖的軟體自己繪製。當朋友的寵物來拜訪時可以拿出來請牠吃,回家後寵物也會寫去別人家玩的日記,例如吃點心的事、還有被對方家主人打之類的 (?)。

那時還蠻期待V3版本的,不過台灣就沒有繼續代理了,而V2的官方網站也早已收掉。後來So-Net似乎有推出網頁版本,還內建了隨機尋找朋友的功能,不必到處留信箱,不過不知在多久之前也停止營運,一切只能懷念了。

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錦繡二重唱

十二三歲的時候非常喜歡錦繡二重唱的那兩張充滿復古味道的專輯。

記得一開始是在電視上看到她倆版本的「天涼好個秋」MV。走在像是校園裡的的林蔭大道,男孩子牽著腳踏車,女孩在一旁害羞笑著的片段。事後還看到關於這個MV的採訪片段,不記得是兩人其中哪位,說她也不知道怎麼的就做出那種看起來很像懷春少女的舉動。不過這種老調的文藝愛情場景完全打中十二歲小女生的心,我很快的買了「美麗與哀愁」的錄音帶,每天都播放著,一直聽到歌詞都深深的印在我跟妹妹的腦海裡,即使不刻意記起也能唱的程度。

除了天涼好個秋,我也特別喜歡「一串心」,還有B面的「美麗與哀愁」、「風兒踢踏踩」。

如此的喜歡錦繡羅曼史,當然第二張「夏之旅」也入手了。跟前一張比較,夏之旅輕快的多,一開始期待著另一張文藝感傷專輯的我一時有點不習慣。後來我喜歡的是「夏之旅」、「思念總在分手後」、「何年何月再相逢」。

那時就對這類校園民歌的調調情有獨鍾,大概也算早早的接觸這類瓊瑤式文藝風格吧(雖然後來她的書也沒看幾本),後來又接觸了三毛等類作家的書,對這種七零年代的校園風格也算有既定印象了,大家的頭髮都吹得很蓬鬆,帶點清新單純的書卷氣。覺得那是個學生們都帶著美好新鮮的希望的年代,講話不知怎地也覺得有點文謅謅的,跟八零年代的狂熱感比起來不大一樣。

不過即使如此,那些文藝愛情片我倒是一部也沒看過…。